楠溪江有一种奇特的淡水鱼,被誉为“瓯江八珍”,乾隆皇帝的传说
楠溪江香鱼,被誉为“瓯江八珍”之一,是楠溪江一种奇特、名贵的淡水鱼。这种香鱼头小吻尖,尾分叉,身上细圆鳞发光,体长15到20厘米,一条重约二、三两至半斤左右。除腹部为银白色外,全身呈淡黄色,其味鲜而无腥,有香味。楠溪江香鱼肉细嫩多脂,味鲜美而富营养,历代医书也都有记载,说它有健脾、开胃、下乳、消炎等功效。
于楠溪江香鱼的起源,据说早在明朝万历年间,楠溪江就产有香鱼。而楠溪江两岸的渔民也有许多关于香鱼的有趣传说。其中,最为著名的是关于乾隆皇帝的传说。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,品尝到香鱼味后,赞不绝口,即封为贡品,年年进贡朝廷。另一则关于国姓爷郑成功的传说是,当年郑成功率兵驱荷寇、开发台湾时,从闽南引入香鱼放养在台北市郊新店溪的碧潭中,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,称香鱼为“国姓鱼”。
溪江香鱼的捕捞也有一定的技巧和传统。渔民一般驾竹排、驱鸬鹚捉鱼。一条竹排,七八只鸬鹚可捕10余千克。而捕香鱼的烹饪方法也很特别,一般是清炖白烧。
农妇焙制香鱼有一套好方法,先把鱼背剖开,放在铁丝匾或竹篾上,用文火细烟慢慢熏焙,直至烧成金黄色取出,这就是海内外闻名香鱼干。如果煮面烧粉干或汤时,掰碎放入一些,再撒点葱药、姜末,则清香四溢,色香味俱佳。
在楠溪江畔,深秋时节的楠溪香鱼上市,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。他们争购活鲜鲜的香鱼,品尝这美味的淡水鱼。如果在花辰月夕、瓦屋纸窗下,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,“他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怀”,别有一番乐趣。
页:
[1]